影视:美国人完整版免费看,讲述了 "
此外,作者还讨论了《庄子》英译的三种译者接受模式,对应三重审美境界。作者的研究结果表明,《庄子》的英译史也是英译者对其接受阐释的历史。译者身兼双重身份,即原作的读者和译作的作者。作为特殊读者的译者是不可避免地先在地具有了自身的偏好和预设的读者,在通常的情况下,他们往往受制于个人的审美体验和认知作用而能动地进行翻译,从而导致译本“味”之流变。
总的说来,作者的研究结果和上述结论是令人信服的,其创新性有很大的突破性,在当前的翻译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成果中,可说是独树一帜,开创了从审美角度探讨哲理性著作英译的新路子,标志着这个研究领域的新发展。
愿作者再接再厉,取得更大的成就。
是为序。
2013年8月于北京大学外语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
[1] 就真理观而言,在现实世界,绝对真理是不存在的。列宁则认为:绝对真理是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列宁的说法当然也是对的。但这个说法必须加以界定后才有意义。即指在过去、现在、将来的一切世界的总和中来看,才有绝对真理。这只是一种理论演绎。但我们生活在现实世界,我们不可能穷尽过去世界,未来世界,甚至现在世界中的认识现象和相对真理,也就是说,我们不可能获得一切相对真理的总和,因此,在现实世界的我们也就永远不可能获得绝对真理。那样的绝对真理是永恒的时间长河中的持续性呈现,它永远不可能共时呈现,因此,它永远不可能共时存在。所以,在每个特定的时空中,绝对真理是不存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