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初的同姓诸王国,土地辽阔,户口众多。由于同姓诸王与高祖血统亲近,效忠汉朝,起着拱卫中央的作用,所以干弱枝强的问题这时并不突出。
高祖死后,当权的吕后违背誓约,立诸吕为王。吕后对于受封为王的高祖诸子,控制很严,有些国王甚至被摧残致死。吕后专权以及分封诸吕为王的行为,激起了刘姓诸王的强烈反对,王国势力与专制皇权的矛盾,以刘姓诸王与拥刘大臣团结反吕的形式表现出来。吕后死,诸吕聚兵,准备发动政变。刘姓诸王和拥刘大臣诛灭了吕氏党羽。刘姓诸王认为代王刘恒母亲薄氏的地位较低,估计不致出现外戚弄权的问题,于是协议,舍齐王将闾而立代王恒为帝,即汉文帝。
西汉初年名臣贾谊像
贾谊(公元前200-公元前168年),西汉初年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其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散文如《过秦论》、《论积贮疏》;辞赋如《吊屈原赋》、《鵩鸟鸟赋》等。
西汉的三级政府结构
同姓诸侯王在诛杀诸吕的动乱中,确实起到了藩卫皇室的作用。但是他们自己和异姓诸侯一样,也是造成分裂和割据的动乱之源。文帝以高祖庶子继统,地位本就不很稳固。汉初所封诸侯王,到这时都经历了两三代的更迭,与文帝的血统关系逐渐疏远,政治上已不那么可靠。文帝为了加强自己的地位,采取了一些重要措施:其一是使所有的封王都回到封地,功臣如绛侯周勃也不例外,目的是便于文帝控制首都局势;其二是封诸皇子为王,掌握在地理上占据优势的封国;其三是采用贾谊提出的“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策略,即皇帝广泛地推恩,准许(或者强迫)诸侯国王把土地分给几个儿子(而不是只传给嫡长子),把大国分成小国,小国诸侯无力造反,自然就可以保持忠诚。贾谊的建议成为中央政府处理藩国问题的指导。例如分齐国为齐、城阳、济北、济南、淄川、胶西、胶东七国,以已故的齐王肥的诸子为王。这样,齐国旧地虽仍在齐王肥诸子之手,但是每个王国的地域和力量都已缩小,而且难于一致行动。此外,袁盎、晁错针对淮南王长骄横不法,都提出过削藩建议,文帝碍于形势,没有实行。